連接超過3.8萬臺設備,物料代碼11余萬類,采集核心點位數據28萬余項,累計數千億條數據資產,每一秒鐘數據都在以數百條的速度持續增長……這是中冶賽迪信息建設的永鋒鋼鐵臨港基地智能工廠。
作為全球首個統一平臺全流程智能鋼廠,超過2000項智能應用,智慧大腦數字化精益管理的背后,是超大規模、并且持續增加的龐大數據。要支撐起覆蓋全工序、全要素、全崗位、全流程的數據采、存、管、用,CISDigital-TimeS實時數據庫系統正在發揮著基石性的重要作用。
作為數智化建設的基礎,數據已成為新型生產要素之一。而大規模的智能化應用不僅伴隨龐大的數據量,還對數據訪問實時性、低延遲、高吞吐處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實時數據庫更是要求在數據產生之后便可即刻訪問,對于交通控制等實時類場景至關重要。長期以來,我國數字化項目大多依賴國外實時數據庫產品,不僅成本高昂,還存在諸多應用限制,成為制約數字化發展的“卡脖子”痛點之一。
中冶賽迪信息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CISDigital-TimeS實時數據庫系統實現了高效的數據采集、強大的存儲性能、靈活的數據加工和豐富的工業組態功能,完成全面國產化替代,并在工業生產、園區管理、智慧交通、智慧環境等多領域落地應用,為各行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持,有力推動了智能化和信息化發展。
走進團結湖數字經濟產業園管控中心,四塊巨幅屏幕一字排開,全方位呈現出園區建設、運營的實時情況。當一個工作人員進入管控中心大廳,監控設備捕捉到影像的同時,系統也通過圖像識別自動診斷出室內人數的增加。這樣的實時反饋,來源于CISDigital-TimeS的低延遲查詢技術和豐富的數據處理函數庫,它使得復雜數據分析變得輕松快捷,為實時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團結湖數字經濟產業園匯聚2600GB海量異構數據,項目響應速度達到了100毫秒級別,極大提升了園區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CISDigital-TimeS不僅著力于“實時”,更讓追溯變得更容易。在重慶高新區智慧環保項目中,系統采集了29個水庫的水位和蓄水量、10個水質監測站關鍵指標,以及12個企業用水點和20個河道水文站的流量與流速數據。CISDigital-TimeS搭載高效存儲引擎和智能壓縮算法,不僅極大提升了數據的寫入性能,而且顯著降低了存儲成本,實現了數據的高壓縮比存儲,讓大量歷史監測數據得以長期保存,為水環境的深入研究和精準監管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
橫跨重慶三區,全長14.4km二橫線快速路包含土主隧道、禮嘉嘉陵江大橋、3座互通式立交。在道路有序通行的同時,中冶賽迪輕筑智慧交通管控系統在為它保駕護航。“系統要實時監測橋梁的撓度、位移、應力,隧道的收斂數據,這意味著我們的數據庫系統需要能夠與多種不同類型的傳感器實現無縫對接。”相關負責人表示。CISDigital-TimeS實時數據庫適配多種協議,支撐了橋隧不同維度數據的實時采集,幫助智慧交通系統及時識別潛在問題,守護“放心橋”“平安路”。
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CISDigital-TimeS實時數據庫將持續賦能豐富的數字化場景,為智能化建設解決關鍵問題、盤活底層數據,讓“中國造”的實時數據庫為數字中國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